幻海书城>历史>孰能不朽 > 第七十二章阳生
    没有了青壮,只剩下病弱老幼哪怕收为奴隶也干不了什么活的流民们哪怕造反也不过是被随手碾死的命运,微不足道。

    也正因此,这些病弱老幼,原本的命运本该是死定了的。

    若王畿在没有战争的时候死这么多人,王不仅会损失实力,百年之后青史之上会留下什么名声可想而知。

    也因此,王不仅亲自带着人去击鞠场给辛筝做脸,还考虑到辛筝差不多是孑然一身入的蒲阪,在蒲阪什么根基都没有,赏赐了辛筝五百亩上田。

    湟水之地是王畿腹地,群山环绕,气候温暖湿润,又有发源于群山的无数水源,再加上黄帝建都至今两三千年的经营,可谓七百里尽是沃野。

    五百亩地不多,但王畿原本是纯分封制,土地都掌握在贵族与王的手里,外来者想弄到一块地根本不可能。

    现任王继位后在分封制之余又推行土地私有制,允许氓庶拥有私田,以此鼓励氓庶开垦荒地。

    出发点是好的,政策也是好的,目的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是好的,结果....贵族们大肆圈地,原本靠着分封制下的授田还能吃上一口饭的大量氓庶在短暂开垦荒地拥有了私田后很快失去了田地沦为流民与奴隶。

    贵者田连阡陌,贱者无立锥之地。

    这次若非之前盗趾攻帝都的战争中死了太多贵族,王趁机收回了大量土地,怕是连安置流民的授田都拿不出来。

    经过数十年的时间,王畿除了还被王控制的土地,哪怕是荒地也都被贵族给瓜分干净了。

    后来者想弄到土地,要么干掉一个贵族,腾出无主之地来,要么投效某个贵族,得到赏赐。

    五百亩地,放在别的地方不过是一小块地,哪个贵族拥有的土地不是田连阡陌,贵族的穷也只是相对别的贵族。但在王畿,五百亩地并非小数目,又都是上田,若好好经营,完全可以成为辛筝日后在帝都生活的根基。

    辛筝,显然不是个走寻常路的,前脚拿到地,后脚便寻人换地。

    只是,五百亩换地五千亩?

    阳生不解:“谁同她换的地?怎会如此赔本的换?”

    无名比了个下的手势,一连比了两个。

    五千亩下田中的下田换五百亩上田,莫说亏,赚死了。

    大抵是因为这生意太赚,加上换地的那个贵族是玉国的贵族,而玉国多矿藏,因而给了辛筝不少金属农具做为搭头。

    辛筝的家丞造篾岁这些日子招了不少老弱流民(青壮流民都在之前被贵族们收为奴隶了)去为辛筝开荒。

    辛筝这回请假的理由就是去看看春耕之前的准备做得如何了。

    更难得的是祭酒照批不误。